
老子传授《道德经》图
老子在《道德经》第64章中,讲到人类历史上的顶级玩家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是因为他们在事情还没有预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准备,未兆先谋所以胜天半子。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高楼大厦,起于累土
译文:
局面安定时易于把握,事情尚无预兆时易于谋划;
事物脆弱时易于破除,事物细微时易于化解。
要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要在动乱尚未开始时就治理到位。
合抱的参天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长成的;
九层的巍峨楼台,是从堆积的土块建成的;
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任意妄为招致失败,执著强求失去希望。
因此,圣人无所妄为,也就不会招致失败;
无所执著,也就不会使希望落空。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即将成功时失败。
如果在最后阶段,能像开始时那样谨慎,也就不会失败了。
因此,圣人想要的就是没有欲望,不重视那些稀有的珍宝;
学习并非智巧投机的知识,来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此助力万物保持自然和谐的状态,而不妄加干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读: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二节讲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子兵法》竹简
在孙子这位兵圣看来:用兵之道的最高境界是以谋略致胜,即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相契合。
然而,老子的思想更加高深莫测,因为老子是站在道的基础上提出他的观点,他认为在事情还没预兆的时候,就要谋划准备。
这是什么意思呢?
假设一个国家在未来可能要攻击你的国家,在一切迹象都还没开始的时候,老子就预见到了,而不是在战事发生的时候再考虑谋划准备。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预判敌人的预判的预判”。甚至厉害到,敌人自始自终都不会觉察到你的预判,他们还认为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
太高明了!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能力呢?

清心寡欲能获得清静的力量
答案是:清心寡欲,与道合一。
一个人清心寡欲,他的心境就会清静,清静就能够发现事物发展规律的细枝末节,当你通达宇宙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细枝末节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细节推理出事情发展的轨迹,也就可以在事情发展的轨迹的起点之前,作出预判。
成就大事业,应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