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鲫鱼是我国5类大宗淡水鱼之一,从分类上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鲫鱼是杂食性鱼类,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繁殖性能佳、生长快等特点。近年来,我国每年的鲫鱼养殖量在270-300万吨,江苏、湖北、江西、湖南、四川是主要的养殖大省。
原生品种
据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记载,我国已知的原生鲫鱼有2个种和一个亚种,它们是鲫、黑鲫、银鲫。
鲫:就是通常说的土鲫鱼,在我国广泛分布,繁殖力强,但生长缓慢。
黑鲫:在我国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鳍黑红色或黑灰色,腹膜银灰乃至黑灰色。
银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的辽河流域、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生产速度较快,经济价值高。
主要的培育品种

澎泽鲫: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选育研究出的新品种,具有个体大、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湘云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为首的技术协作组,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鱼种,不能繁殖后代。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耐低温能力好等特点。
滇池高背鲫:主要分布于云南滇池一带,该鱼种背脊较高,具有个体大、生长迅速、繁殖快等特点,最大可长到3公斤左右,但对水质要求较高,不适宜在内地养殖。
淇河鲫鱼:主要分布于河南省鹤壁市,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腥味小、肉质肥厚细嫩、骨刺细少、腮不苦等特点。
异育银鲫: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育种专家研制成功的一种鲫鱼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离水存活时间长等特点。
丰产鲫:由华南师范大学鱼类研究室采用鱼类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一个全雌性的鲫鱼新品种。体背介于彭泽鲫和高背鲫之间,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较结实、味道鲜嫩等特点。
津新乌鲫:由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育成的我国首个集食用与观赏为一体的黑色鲫鱼新品种,鱼体乌黑,具有抗病力强、耐运输、性情温和等特点。

主要的引进驯化品种
白鲫:又称“日本河内鲫”原产日本琵琶湖,体色银白,具有体型大、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等特点。
整体而言,上述鲫鱼品种中,目前人工养殖比较多的品种有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