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喻户晓的节日。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你们那边也是一样的吗?
一、春节的发源地——阆中

阆中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南充市代管,古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阆中也是我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据了解,春节的来由源于西汉天文学家、阆中人落下闳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确立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由此孕育了绵延千年的华夏春节文明。阆中至今仍保存着亮花鞋、舞草龙、游百病等众多春节民俗活动,在传承春节和保护春节文化资源上具有标本意义,被中国民协确定为春节文化发源地。
二、春节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

在大家以为外国的“春节”就是圣诞节但不以为然,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而就在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三、压岁钱

想必大家在过年都有收压岁钱的习惯但是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它的。
四、烟花爆竹

过年必会进行的活动就是放烟花了,但是在古代可叫的是爆竹,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五、“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