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常识

道教圣地武当山简介

时间:2024-12-07 10:48:33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这是古人对武当山的赞誉。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方圆400公里,号称“八百里武当”,有大小七十二峰,主峰曰天柱,又名金顶,海拔1612米。

武当山又名玄岳山、太和山,因传说道教所供奉的真武大帝在此修炼升天,又因古人有“非真武不能当之”之句,所以改称武当山。

甲午年初夏,我们一行乘车来到了武当山下。换乘景点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盘旋而上,经过了玄岳门、遇真宫、磨针井、太子坡,直至琼台中观。在观中拜谒真武大帝神像,盘桓流连了一阵后,即乘观光索道直至金顶脚下,然后开始了五百级台阶的攀登。

台阶非常陡峭,非抓住两边的护栏、铁链不敢攀登。一步步向上,终于登上了金雕玉刻、金巅映日的峰顶平台,这儿便是金顶了。金顶面积不大,东西长约七丈,南北宽约九丈,拔空削立,旁无依附,犹如一柱擎天。

站在金顶俯瞰群峰,只见南岩峰峻秀挺拔;双笔峰苍翠欲滴;玉女峰亭亭玉立;望郎峰翘首企盼;仙人峰云烟飘渺……诸峰皆微微向金顶主峰倾斜,婉如俯首朝拜,此即著名的“七十二峰朝金顶” 之奇观。

金顶中央筑一座铜铸鎏金重檐庑殿式仿木结构的金殿,高5.54米,宽5.8米,进深4.2米。金殿座西朝东,三面紧闭,一面洞开。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几案、供器也均为铜铸,两侧侍立的金童玉女和风火二将铜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尽管山风呼啸,殿门洞开,但殿内神灯长明不熄。引来传说道,是殿内悬挂的一颗鎏金宝珠镇住了山风,故称之为“避风宝珠”。

听导游讲,金顶上有许多奇特现象,比如盛夏时节,遇着电闪雷鸣,金殿上会出现一束束蓝色的火苗,裹着大殿燃烧,金顶不仅毫发无损,而且愈新更亮,人们称此现象为“雷火炼殿”。又说,有时金顶上晴空万里,而山下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人们称为“平地惊雷”。有诗为证,明朝王阳明在登庐山时曾写道:“昨夜月明山顶宿,隐隐雷声在山蔍。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细观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铜像,他着官服,衬铠甲,披长发,赤双脚,魁伟大耳,圆眼厚唇高鼻梁,正襟危坐,表情祥和。人们传说明永乐皇帝修建武当山道观群和金殿时,密示修建者将真武大帝像仿永乐帝像修造,以示“君权神授”之意。究其原因是,朱元障死后,由于太子亡于前,其长孙朱允炆即位,此即建文帝。

朱元璋的几个被封为各路藩王的皇子,个个手握兵权,窥视着皇帝宝座。建文帝为集中中央权力,以削藩名义欲除藩王,先后废齐王、代王、岷王为庶人,湘王自杀。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就以“淸君侧”名义发动“靖难之变”,经过大小七十多场战争,夺了皇位,成了永乐皇帝。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为了掩饰“以臣灭君,同宗相戮”的恶名,于永乐十年,在武当山动用30万民工,历时12年之久大修道观群,利用人民的迷信,暗示手下亲信把真武大帝像修成他自己的模样,以表示自己既是人间皇帝,又是天上神仙,以确立自己篡位的正当性。

游完金顶,沿后山台阶而下,复乘索道下至琼台中观。午餐毕,乘车到紫霞宫。只见数百台阶之上耸立着一座宫观,如在九天云霄之上。紫霞宫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内供奉玉皇、真武、灵宫诸神。

离紫霞宫约二、三公里即是著名的南岩。这里山岭奇峭,林木森翠,上接碧霄,下临深涧,是武当36岩中最美的一岩。南岩宫为一座石殿,临绝壁而筑,凭栏俯视,深渊不可见底。相传这里是真武大帝修道功成、羽化登仙之地。传说古时净乐国太子真武15岁时舍弃王位继承权,进武当山修道。先在太子坡修道十二年,又在南岩修道三十多年,终于得道升天,成为道教的真武大帝。

说到武当山,还有一位道教祖师爷不能不提,那就是明代道士张三丰。进玄岳门一公里许,即是张三丰结庵修道之地,就是现在的遇真宫。张三丰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武当拳术”,与少林武功齐名天下。

当太阳挂在了西边山崖上的时候,结束了一天的武当之游。虽身感倦意,但却饱餐了武当自然景观的秀色,也品尝了武当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心中充满着快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