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牙牌上的象形文字雏形,约公元前3200年

上下埃及是从地理层面划分的概念,分界点大约在今天的开罗。公元前3100年,处于南方的上埃及吞并了北方的下埃及,完成了第一次统一。

记录了埃及第一次统一的纳尔迈调色盘,我们能在上面看到国王的名字、哈索尔神、荷鲁斯神,国王高举权杖做出击打敌人的姿势。这样具有象征力量和战胜敌人的姿势,在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征服史上将反复出现。


亲自走到胡夫金字塔前面,你都不禁会赞叹它的宏伟与完美。真的太大太大了。每块石头平均有2.5吨种,一共约230万块石头。如果你站在金字塔脚下往上拍,甚至都拍不到顶部。
在金字塔附近,还发掘出了工人村的遗址,有三条主街,医院、学校、娱乐设施等配备齐全,这说明在当时专业化分工与大规模合作的存在。

在整个古王国时期,法老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为自己建造伟大的纪念建筑上。与古代中国一样,在极盛之后不久,地方亲王逐渐积累了更大的权势,加上尼罗河连年泛滥导致的饥荒,王国陷入了分裂和混乱。
© Cyanlibra
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疆域的扩大,国王能享用珍贵的奢侈品,建造神庙和雕像来展示权力和荣耀。珠宝、雕刻和饰品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发展。文学开始繁荣:象形文字不再局限于税收和歌颂,也有了寓言、诗歌和思想的记录。
中王国时期发生的一个微妙变化是,来生的观念开始普及。不仅是法老能拥有来生,地方首领,甚至普通人也能拥有来生。古埃及的宗教体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不同的神灵掌管世间各种事物,所有的神都是他们所需要和信仰的。
神灵之间的关系 ©《埃及艺术和历史》
国王们依旧会建造金字塔作为陵墓,不过比古王国时期的要小许多。人们不再在墓葬中放入大量现实生活的物品,而是节约成本,用一些模型来取代。这些模型在如今看来,都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甚至能让我们联想到自从东汉之后中原实行简葬,同样挖掘出大量栩栩如生的陶俑明器。
埃及人吸取了教训,公元前1540年,第十八王朝的底比斯国王将希克索人驱逐出了埃及,并重新统一王国。最为鼎盛的新王国时期开始了。
图坦卡蒙陵墓剖面 ©《埃及艺术和历史》
帝王谷外观
拉美西斯六世墓 (KV9)
卡尔纳克神庙的主体阿蒙神庙的剖面图 ©《埃及艺术和历史》
阿布辛贝神庙的四座神像

简言之,晚王国时期,是埃及逐渐失去独立地位的时期,古埃及文化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从此埃及纳入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后来,亚历山大的一位部将,托勒密开启了埃及的第三十一王朝,托勒密王朝,埃及重新焕发活力。
托勒密王朝是一个希腊-埃及文明融合的王朝,统治者对古埃及的文化保持尊重。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曾到阿蒙神殿乞求神示,还被刻画成法老形象在神庙上出现。托勒密王室亦相当尊重和宽容埃及的宗教,为他们建造新的雄伟神殿。
位于地中海南岸的亚历山大港,成为了希腊化时期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都市、知识文化的中心。科学在此蓬勃发展,活跃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学者建构出了科学系统化的基础,其中包括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希腊语成为埃及的主要统治语言,埃及语只在宗教场合和平民日常中使用。
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延续了约300年。公元前30年,随着女王克里奥佩特拉 (Cleopatra, 俗称埃及艳后) 的自杀,埃及被古罗马所吞并。
埃及艳后剧照
位于亚历山大的古罗马时期贵族墓葬
作为罗马行省的埃及是罗马帝国主要的谷物生产地。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在亚历山大里亚扎根并传播。与其他宗教不同,基督教试图使异教徒皈依,造成埃及传统宗教逐渐没落。
尽管埃及人仍然说他们的语言,但随着神庙祭司的减少,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而神庙有时也会改建为教堂或遗弃于沙漠。
开罗历史区的伊本图伦清真寺
回顾古埃及文明三千年历史,我们发现一个王权至上的模式——古埃及财富的累积完全依赖于来自尼罗河农业,而历代法老们则将神圣王权贯彻始终,将专制统治推至极端,宗教制度和文字系统的紧密结合加固了这种统治,任何对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被镇压下去。古埃及的这套模式,在整个非洲大陆后来的历史上不断复现着。
古埃及作为政治实体虽然消亡,但其文明的智慧却为后来的多种文明所借鉴。比如其高度发达的几何学、天文学、医学都在希腊化时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其宗教体系——创世说、生死观、宗教艺术和一神论转向为古希腊多神信仰、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提供了参考;其艺术创作手法也同样与西方艺术史的源流所承接,比如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建筑原型。
今日的埃及已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的中东国家,但它在中东世界无疑保留了一份独特的民族性和历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