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它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之为"红楼"。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统治。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起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

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红楼于1961年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名义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依托红楼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这里正在向着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二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馆藏品达400余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辛亥革命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它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场景恢弘而又陈设典雅的展览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